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

林園老街風光

  林園老街指的是現在的「福興街」,是林園地區最早匯聚成市的街道,通常叫舊街。


  傳說街的中間高,兩端低像一支扁擔,南端有土地公廟,北端有大道公廟,像一支扁擔挑著兩個筐,視挑擔入財的「扁擔穴」好地理,成林園市中心發祥地。
  街中心也是行政機關集中之所,有林園戲院、菜市場,如今還保存老舊派出所、和已翻新的林園郵局供憑弔。
  日治時期再造的第二條街「林園北路」,通常叫作新街。新、舊兩長街長不過六百公尺平行南北縱向,再和忠孝西路與東林西路兩街橫向銜接。這四條街道所構成街市主,老街道走上一圈不過一千多公尺。其次80年代再延伸的「文化街」和「仁愛路」,林園老街即在這一範圍之內。
  人潮熙攘的福興街上,有一處充滿寧靜氣息的磚木混合結構日式建築舊林園派出所,其位於林園老街中心地帶,日治時期是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,林園地區最早設立的官署,也是林園現存保存較完整的歷史建築物之一。
  福興街172號的「黃鳳安古厝」,一棟住商合一的二層樓房,因建築的立面形式以西洋建築形式構成,所以也有「林園西洋樓」的別稱。古厝的前落創立於日治時期昭和八年〈1933〉,後落則建於大正十一年〈1922〉,興建者黃金鳳,日治時期從事中藥生意並在福興街創立「林園黃鳳安老舖」該建築本體有前後兩落,前落有三開間,作店鋪使用,一樓作中藥鋪,二樓庫房;後落一層樓,現兩開間寬,內正廳及房間。一樓中央開間壁面設有門堵、窗頭堵汲水車堵,門頭堵書「太陽拱照」,窗頭堵、水車堵彩繪花鳥據說是彩繪匠師陳玉峰的作品......黃崑記則據說是林園日治時期的第一家雜貨店,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山牆與黃鳳安藥鋪分立街頭及街尾 ,共同呈現舊街的風情......興濟宮位在忠孝西路與文化街的交叉口,創立於乾隆十四年(1749),廟內供奉保生大帝。面對著福興老街可說是老街因之而發展亦不過。據廟內壁刻廟誌,謂係明永曆十五年(1661) ,鄭成功之部將隨身奉請大帝金身來台,初以竹茅建祠,道光年間重建石壁瓦頂。不過據《鳳山縣采訪冊》,興濟宮創建於乾隆十四年(1749),係由葉文賓募建,竹下里林仔邊住戶,因庄中無神奉祀,遂由台南府城頂大道接奉保生大帝,朝夕奉祀。
  清十三年(1887)人朱春田時任大總理,與黃榮華發起重修。明治四十二年(1909) 林仔邊(今林園村)人口日增,眾人信仰甚烈,廟宇狹隘粗簡,遂予重建。
  1942年廟前空地被徵用陸軍倉庫,日人要神像,保生大帝被藏在民宅。民國56年重建興濟宮今之廟貌
  林園舊警局於201110月修復,與當地「憶思園」(藥草園)、百年土地公廟、以及日治時代巴洛克街屋建築等和共同襯托著老街,是當地人尋幽探古、街購物的好去處.....
 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於明治31(1898)2月間公告成立,並於今日林園區福興街(代的頂林仔邊街)購地興建。這是林園地區最早設立的官署,隸屬鳳山辨務署直轄。爾後,公學校、市場、庄役場相繼在派出所鄰近設立,使得頂林仔邊街成林園庄的政經中心。明治40(1907)2月,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更名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,並於明治42(1909)間募款改建,今日所存建物應該多此次改建的遺物。日治時期,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設置兩名巡負責,通常是日籍、台籍各一人。昭和8(1933)增設一名巡部長,下轄兩名巡。派出所整體空間有宿舍、庭園、古井及水塔供其日常生活之用。主體建築是一層樓磚木混合結構的日式建築,現況屋身以木造骨架主體,牆面以磚牆輔助或替代,僅在屋頂內部天花板以上見少量的編竹夾泥牆與雨淋板構造。屋頂寄棟式,中間部分因風災導致屋頂損,目前已改平屋頂。防空洞壁體則為咾咕石砌,入口處設有磚柱及門拱
  二次大戰結束後,政府接收改稱林仔邊派出所,隸屬鳳山區警察所管轄。民國47(1958)7月改制林園警察分局,民國78(1989)間警方鑑於福興街道路狹小,出派任務交通動線不便,乃將林園警察分局移往林園北路現址,有建物遂轉變警察宿舍之用,部分空間因而閒置。後經學術團體及地方社團的努力,文化局於民國96(2007)登錄歷史建築,並於98(2009)完成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。待修復後將進行整體再利用計畫,以達在地文化傳承及空間永續經營之效益。

資料來源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